不喜歡社群媒體而離開超過一年的我,又決定要回來繼續使用了

結果社群媒體還是讓我很失望

來源:Pixabay

在前一陣子,我決定嘗試重新回到社群上看看,今天我就是要來談談這件事情。在這篇文章內,我會提到當初我為什麼決定離開社群媒體、是哪些原因讓我越不喜歡社群媒體、又有哪些原因讓我考慮再回到社群媒體、我如何重回社群媒體、以及回到社群媒體一段時間之後的感受。

而在開始我想先定義一下:由於我只和我的朋友在這兩個平台有連結,這篇提到的「社群媒體」聚焦在 Meta 的社群媒體平臺,也就是 FacebookInstagram;其他如 Twitter、Mastodon、PTT 等,並非以自己交友圈為主要互動對象的社群平台,不在這篇文章的討論範圍。

沒有社群媒體的一年

大約一年前,我決定擺脫社群媒體的束縛,我把 Facebook 和 Instagram 都登出,僅僅是因為幾篇已經脫離社群媒體的人分享的文章。那幾篇文章說著社群媒體多糟糕,脫離社群的他們感到多麼美好。確實,離開社群媒體這件事對我的感受是正面的,我奪回了很多時間可以去完成我想完成的事情,與此同時,也許因為我我並沒有非常依賴社群媒體,我並沒有出現明顯的戒斷症狀。

就這麼過了一年,這個是個好決定嗎?

這段期間我養成了閱讀和寫作的習慣,也完成了不少目標,不過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結果。我認為離開社群媒體對我造成最大的改變是思緒不再被「想把手機拿起來滑兩下」這個行為打斷。又或者說,在腦袋放鬆的時候,也許是在走路、或是在等車,「想滑動態」的這個想法不會跳出來佔據我的思維,也可以說是心無「雜念」。因此,我花更多的時間在思考、觀察、或是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上。

我不喜歡社群媒體的原因

這一年來,我都是對社群媒體反感的,因為使用社群媒體對我造成的負面影響之大,是完全無法忽略的。這部分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面向來討論:

社群媒體佔據了我

如同我在上面提到的,隨時都想滑兩下動態的這個行為佔據了我很大一部分的思緒。不僅如此,社群媒體還佔據了我非常多的時間,一天花在社群媒體上超過兩個小時都算是正常的事情,一個月累積下來就是 60 個小時左右。60 個小時可以完成多少事情?作為參考,朝九晚六一個禮拜的工作時數也就 40 個小時而已。 更糟糕的是,在社群媒體上能接收到的資訊,其中真正有用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都與自己無關,不然就是廣告;更別說那些腥羶色的的品質內容、不實訊息了。

社群媒體上存在很多「塑膠連結」

在 Facebook 上百甚至上千的臉友、或是 Instagram 上難以見底的限時動態,確實,我和那些人是有一定程度的連結,甚至偶爾有機會互相留言、回限時動態。這時,我給自己的問題是:「然後呢?」我必須承認有少數例外,但大部分的情況是還真的沒什麼然後。這些人數量龐大,但都是只見過一兩次的的人,不然就是只是在社群媒體上有共同朋友這種薄弱的關係。 我不想騙自己了,我沒興趣去經營那種這輩子之後的時間可能只會互相留言一兩次的關係。事實上,說搞不好根本就想不起來那些人是誰、我和那些人是怎麼認識的,講難聽一點,那些人和陌生人幾乎相差無幾

社群媒體在綁架我,以及我周遭的人

Meta 平台是極為封閉的平台,我幾乎無法用官方的網站或是 App 以外的方式取得平台上的資訊,我被迫要忍受一堆廣告以及糟糕的使用體驗,就算那些資訊來自我最親的親人也一樣。我猜你可能會想問:不然呢?

不是的,網路不是這樣運作的,大部分的網站、部落格、甚至是 Twitter,我都能夠用 RSS 或寫程式去取得那些平台上資訊,我可以很輕易的獲取我需要的訊息,而不必打開特定的網站或 App。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因為資訊只能從他們的平台看到 → 大家必須使用他們的平台 → 為了讓大家看到,所以必須他們的平台上發佈資訊 → 資訊只能從他們的平台看到。雪球越滾越大,最後實際造成的結果就是:大家都很不滿意 Instagram 出現很多不認識的人的貼文、以及很多短影片,但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離開 Instagram。

社群媒體無法被取代的地方

說是這麽説,我還是決定要繼續使用社群媒體,因爲社群媒體還是有他的必要性,我在沒有使用社群媒體的一年也確實遇到不少麻煩。這次,我決定來榨乾社群媒體的價值,畢竟在前一陣子找租屋處的時候,還是很不爭氣地下載了 Facebook 來用。

被關在平台裡的資訊

如果你 10 到 15 年前就開始用網路的話,那你應該會對 Discuz! 和知識+ 有點印象,利用搜尋引擎找到的資料很多都來自這兩個來源。不過,自從 Facebook 推出社團功能之後,很大一部分的討論就被社團吸收,而 Discuz! 和知識+ 也在幾年內迅速凋零,甚至臺灣地區的知識+ 在 2021 年中就停止服務了,那上面有多少知識結晶欸!在那之後,搜尋引擎就已經很難找到那些有用的資訊,只能從社團裡面找到(而且 Facebook 的搜尋還很難用)。

弱連結

雖然我說社群媒體上面有很多塑膠連結,不過我還是必須承認,有些很久沒有聯絡的朋友在某些時機還是能幫上很大的忙。就拿我前陣子找租屋處的事情來說好了,當我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上說我需要找房子的時候,就有兩三位朋友剛好正在找室友、或是幫我注意到來自他們朋友的空屋消息。如果不是我在這些平台上和他們還有連結的話,我也沒有機會得到那些資訊。

規則

說是要回歸,但也不是把 App 載下來登入之後就開始用這麼簡單。為了盡量避免社群媒體的缺點,我給我自己訂下了這些規則:

限制使用時間

我用保持專注的 App 來限制 Facebook、Instagram 兩個 App 的使用時間,每滿 5 分鐘就要間隔 6 個小時才能再使用,這樣就能確保我不會在社群媒體上花太多時間。

盡量使用其他媒介和朋友聯繫

為了不要把自己和朋友被綁在社群平台上,如果有值得討論的主題,我應該透過其他通訊軟體來交流,如果是比較深入而且沒有急迫性的話題,用 email 也可能是不錯的選擇。

事實上,過去好幾個月,我每週都會寄一封 email 和朋友更新近況,我也收到不少 email 甚至是紙本的回信,我覺得這種深度的連結是在社群媒體上完全體驗不到的。

不在社群媒體上發布「獨家」內容

如果只把我自己的資訊發布在封閉的社群平台上,代表其他人也一定要透過平台官方提供的管道才能取得。我認為這在道德上是站不住腳的,我沒有理由、也不想任何人因為我而一定要使用某個商業公司提供的服務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會產生:只用社群平台在紀錄自己的生活的話,代表那些平台掌握了這好幾年來的數位紀錄,要回顧的時候,就只能再回去這些平台上。並且,如果這些平台沒有提供一個妥善的匯出功能的話,在這些平台最後關閉的時候,這幾年的紀錄也會跟著平台一起消失

回歸社群媒體的感受

於是我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發了一篇文,和大家說明一下我要回到社群媒體了,不過後來發現事實上是根本沒有多少人會在意。而再過了三個禮拜,我能來談談我的感受了。

老實說,社群媒體比我預想的還要無聊很多。我給自己的規則是每 5 分鐘要間隔 30 分鐘,但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我根本用不滿這五分鐘,幾乎看不到使用時間到了的提醒。Facebook 是一如往常地在推一些無關緊要的貼文;Instagram 上的大家相比一年前貼文量變少很多,至於那長長一排的現實動態,我有興趣點開的則沒有幾個。

重新開始接收社群媒體上的資訊以後,確實是得知了一些之前不知道的朋友現況或是活動資訊,不過,也就僅此而已,知道那些資訊並沒有使我做出不一樣的行動。另一方面,額外得知某些朋友之間的連結,總在提醒自己似乎不在這個朋友圈內;看著別人光鮮亮麗的生活表象,也不禁覺得自己是不是過得有點糟糕。這樣一來一往,我並沒有因為接收到額外的資訊而滿足,反而因為這些資訊讓自己累積負能量。

幾個禮拜後的結果是:我越來越沒有動力去打開這些 App,裡面沒有什麼吸引我的東西,甚至有可能會因為裡面的資訊而讓我產生負面情緒。我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從社群媒體上得到我想要的東西,但我很確定,我不需要社群媒體也可以過得很好,也許在這之後,社群媒體就只會是我拿來殺時間的工具而已。

相關內容


有任何問題都歡迎在底下留言問我!如果我的文章有幫助到你的話,請你考慮幫我免費多按幾個讚喲 *(*´∀`*)☆

JN
JN

資工系畢業,但其實沒有很會寫程式的小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