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Mastodon(& Liker.social)近一年的心得

讓我想起以前 Discuz! 遍地開花的景象

目錄

終於

先恭喜我自己,加入 Matters 和 Liker.social 將近十個月,終於存滿 5000 LIKE,獲得讚賞公民的資格!

但說實話,LIKE 幣其實對我來說沒什麼具體的意義,5000 LIKE 也就大概 200 台幣吧,最大的功能大概就是可以讓自己繼續被綁在以 LIKE 為核心的生態系。但也無所謂,這不對我產生任何的威脅。

我眼裡的 Liker.social

我覺得 Liker.social 是很奇妙的地方,甚至很難定位它的使用者是怎麼樣的一群人。以我自己來說,我是透過 Matters 才知道 Liker.social 的,所以我預期的是上面的人大部分都在 Matters 上或其他地方有創作,但事情似乎沒有那麼簡單。

以社群網站來說,這個群體其實非常非常小,活躍的使用者頂多就幾百來人的規模吧。大概花個 5~10 分鐘就能看完站上一整天所有使用者的嘟文,也因此很容易和陌生人互動,畢竟常看到的永遠就都是那幾個人 XD,這邊似乎也相對封閉,除了比較常看到的 g0v.social 和一些大大架的私人站點,似乎沒有看到有和其他什麼站點互動。(雖然也有可能是目前繁體中文的 Mastodon 站點不多就是了)

聯邦 is good

我還蠻認同 Mastodon(或者應該說 ActivityPub)這種聯邦式的設計,開源、開放、去中心化這些我就不說了。我覺得它結合了早期的論壇和近期流行的社群媒體,有點像是把 Facebook 的社團這個功能放大到網站的層級(這也是我認為現在 Facebook 的最大的價值),不同的主題就集中到不同的站點上討論。在此同時,也可以直接跨站點直接分享嘟文,保留嘟文的來源,而不是用傳統複製貼上的轉貼的方式。

我覺得,這才是過濾和整理資訊比較好的方法,而不是像 Facebook 一樣全部攪在一起之後再想辦法用演算法去排序。就算需要,也早就有 RSS 這種可以收攏更多訊息來源的工具,也可以自由整理、排序所有訊息的順序。

人生沒有在全拿的

這種聯邦式的設計對使用者來說也造成難以避免的麻煩。

首先,使用者會需要在不同的站點跳轉。這在電腦上的瀏覽器沒什麼問題,只需要開一個新的分頁就解決,但在手機上就完全不是這一回事。手機上的瀏覽器使用體驗還是有點糟糕,跟 App 的差距還不小(但就技術上是能做到的),甚至有時候需要在 App 和瀏覽器之間跳來跳去,難受。也許統一收攏到 RSS Reader,當作是唯一入口,再用瀏覽器去打開連結,可能會是一個折衷的方案。

第二是如果要最大化觸及率的話,可能會需要在不同的站點上都註冊帳號,並且在上面 po 一樣的文章,這就讓跨站連通嘟文這個功能有點雞肋。雖然可以透過跨站轉嘟來某程度解決這個問題,但還是免不了需要到各個站上操作,這可能是 ActivityPub 目前的設計缺陷,這可能就要透過外部的第三方服務來管理了。

所以,我可能會考慮擴充之前我開發的 Liker.social 同步到 Instagram 的系統,變成是一個集中的發文管理平台,這樣我就可以在一個地方統一管理所有站點的文(可能包含以後的 Threads),就不用再手動一個站一個站發文或是轉嘟了。

相關內容


有任何問題都歡迎在底下留言問我!如果我的文章有幫助到你的話,請你考慮幫我免費多按幾個讚喲 *(*´∀`*)☆

JN
JN

資工系畢業,但其實沒有很會寫程式的小廢物